一、文化扶貧是全面的扶貧,服務於貧困地區人民羣眾的美好生活需要
貧困地區的文化建設往往存在空白和缺位,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夠完善,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得不到滿足,現有的文化資源得不到科學合理的保護和開發。文化扶貧不僅可以補足脱貧工作在文化建設方面的短板,還能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思路。
二、文化扶貧是精神的扶貧,是脱貧攻堅的重要抓手
文化在脱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意義突出體現在“扶志”和“扶智”。文化扶貧能夠推進貧困地區羣眾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念,摒棄不良習氣和落後思想,增強科學常識和理性認識,排除阻礙農村發展的文化因素,從而鼓舞貧困地區人民自覺努力奮鬥,抓住黨和國家扶貧開發的政策紅利,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。
三、文化扶貧是徹底的扶貧,是預防再度返貧的根源性舉措
貧困是一個階段性的狀態,能否走出貧困靠的不止是一時的救助,更需要強大的內生動力。人的文化素質是制約貧困地區減貧脱貧的關鍵,這裏的文化素質不僅是堅決脱貧的意志品質,還有規劃未來實現理想的能力。只有進行深度的文化扶貧,才能實現對貧困地區社會、文化、經濟的系統升級,實現扶貧工作從治標向治本的轉變。
參考來源:新華社、《國家治理》、中國青年網、學習強國
責編:劉宇同
校對:劉佳星
審核:張凌潔
監審:劉 斌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